【鲜于氏宗祠對聯選刊】 |
|
|
鲜于(Xiān
yú)姓出自子姓,以国名、邑名合并为氏。商纣有叔名胥余被封在箕(在山西太谷县),称为箕子,官为太师,因多次进谏被关入大牢。武王灭商后,箕子直言劝谏武王当行仁政,却不肯应武王的请求再次为臣。他出走辽东,并建立了朝鲜国。箕子的子孙仲,将国名“鲜”字和封邑名“于”字合成“鲜于”二字为姓,称鲜于氏。后若尊箕子为鲜于姓的得姓始祖。
【郡望堂号】
渔阳郡:秦朝时期置渔阳县,其时地在今北京密云西南一带地区。秦、汉、魏、晋诸朝均为渔阳郡。隋朝时期为玄州渔阳郡,隋朝末年改无终县为渔阳,即今河北蓟县(又说天津蓟县)。唐朝时期为蓟州渔阳郡,唐以后渔阳为蓟州治所。明朝时期省入蓟州,此后渔阳不再。
太原府:亦称太原郡。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(乙卯,公元前246年)置郡,治所在晋阳(今山西太原),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、霍山北部一带地区。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、交城市、平遥市、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。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,又另设晋阳,与太原同城。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。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期(庚辰,公元980年)改并州为太原府,移治阳曲(今山西太原)。以后宋朝、金国的河东路、河东北路,明、清两朝以来皆为府。民国时期改为市,成为山西省会所在,一直沿用至今。
堂号:太原堂,渔阳堂
太原堂:以望立堂。
渔阳堂:以望立堂。鲜于氏,从朝鲜重归故国,自汉以后,便一直以河北的渔阳郡为繁衍中心,故以“渔阳堂”为堂号。一直到今天,仍然世代沿用着“渔阳”这个堂号。
【鲜于氏宗祠对联】
宗尊箕子;
望出太原。
——全联典指鲜于姓的源流和郡望。
揭竿起义;
悬腕作书。
——李文郑撰鲜于氏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南北朝时北魏末年河北人民起义军首领鲜于修礼,原为怀朔镇兵,六镇起义军失败后,他率部众二十余万人,被北魏政府安置在冀、定、瀛三州。孝昌年间,在定州左城率“降户”(投降归附的人)起义,建元鲁兴。北魏派大都督长孙稚和都督元琛讨伐他,他在五鹿大败长孙稚,又围攻定州;瀛州,与杜洛周起义军相呼应,声势极大。下联典指元代书法家、诗人鲜于枢,字伯机,号困学山民、寄直老人,大都人,历官江浙行省都事、太常寺典簿。能作诗文,工正、行、草书,草书尤其知名,善于悬腕作书,笔力劲健。著有《困学斋集》、《困学斋杂录》。
鲁公志墓;
子骏福星。
——佚名撰鲜于氏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唐·鲜于仲通以忤杨国忠被谪,殁后颜真卿为志其墓。下联典指宋·鲜于侁,字子骏,官京都转运使,司马光曰:“子骏福星也。”
仙才生阆苑;
子骏福扬州。
——联典指宋代扬州知府鲜于侁:字子骏,鲜于赤之子,阆中人。仁宗时进士及第,历任京转运使,拜左谏议大夫,集贤殿修撰。司马光曰:“子骏福星也。”文彦博《送子骏朝议归阙诗》:“为有仙才生阆苑”。
声和韵远渔阳郡;
泽浚源长敦厚堂。
——全联典指鲜于姓的郡望和堂号。
|
六如馆画廊二十年专业制作加工红木牌匾,竭诚为各地鲜于氏宗祠定制各种堂号,牌匾,中堂,对联等。
(更多百家姓牌匾名聯欣賞) 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