衞)姓源出有二:
1、出自姬姓,来源于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之后,以周国封地国名为氏。上古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被封于卫(今河南省淇县),接管旧殷都朝歌七族的遗民,建立了卫国。到春秋战国时,卫国被秦国兼并。卫国公族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,世代相传姓卫。据《辞源》记载:卫,古国名。周武王弟康叔封地。至懿公为狄所灭。戴公野处漕邑,文公又什居楚丘。秦始皇既统一。全国独置卫郡,为附庸。至二世元年废;卫,姓。周文王子康叔封于卫,子孙以国为氏。汉有丞相卫绾,见《无和姓篡》。
2、出自中国古代小数民族鲜卑族有卫姓。据《后燕录》载:昌黎(今河南省昌黎县)鲜卑为卫姓。历史上昌黎卫氏为鲜卑族的一支,入中后相传为卫氏。
得姓始祖:康叔。据《姓纂》的考证,卫姓的开山祖是康叔。上古周文王第九子叫康叔,被封于上古商代首都朝歌,商朝已为周朝代替,原商遗民,有七族归康叔管理,康叔于是建立卫国,即现在河南省淇县,就在卫地繁衍了40余代。后卫国迁至濮阳,至春秋战国末年,卫国才被强秦所灭,卫并入秦,卫国公族的后代,遂约定以国名为姓,子孙都姓卫,称为卫氏。故卫氏后人奉康叔为卫姓的得姓始祖。
【郡望堂号】
1、郡望
据《广韵》记载:周文王子康叔封于卫,后因氏焉。望出河东、陈留。
河东郡:秦置河东郡,治所现在山西省夏县。治安邑,辖晋西南地区。东晋移治蒲坂(今山西省永济蒲州镇,按即刘裕灭后秦时)。隋唐为蒲州河东郡。隋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。明并河东县入蒲州。
陈留郡:秦始皇置陈留县,汉代改置陈留郡。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陈留城。此后,历代均置。1957年并入开封县。又西汉陈留郡,治陈留县。北魏时治浚仪,隋唐为汴州陈留郡。
2、堂号
陈留堂:以望立堂。
河东堂:以望立堂,亦称蒲坂堂、太原堂、并州堂、平阳堂。
辽东堂:以望立堂,亦称扶余堂、襄平堂、辽阳堂、凌东堂。
友顺堂:资料有待补充。
一部堂:资料有待补充。
光大堂:山西卫氏某派。
永世堂:安徽卫氏某派。
敦本堂:肥西卫氏一派。
鉴湖堂:安徽合肥南乡(万年埠)卫氏一派。(河东郡)
【卫氏宗祠通用对联】
卫氏宗祠四言通用对联
源自姬姓;
望出陈留。
——佚名撰卫氏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商·周文王第九子受封后建立卫国,其后人以国为姓。下联典指其郡望陈留,汉置,在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。
长平列爵;
沫土分封。
——佚名撰卫氏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汉·卫青,抗击匈奴有功,封长平侯。下联典出“沫”为春秋时卫国地名,周初封卫国,后以国为姓。
礼宗名世;
易学传家。
——佚名撰卫氏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出东汉·卫宏,初从九江谢曼卿习《毛诗》,作《毛诗序》;后随大司空杜林受《古文尚书》,作《训旨》。曾集西汉杂事为《汉旧仪》四篇。
河东世泽;
威烈家声。
——佚名撰卫氏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指汉·卫青,封长平侯,拜大将军,卒谥烈。
贞妇全义;
夫人笔图。
——佚名撰卫氏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东汉·卫宏,作《毛诗序》,折《柏舟》篇为卫世子共伯妻所作。
下联典指晋·卫夫人,工书法,师钟繇,作《笔阵图》。
宣威西域;
传绩京兆。
——佚名撰卫氏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指汉·卫青七出击匈奴事,威震绝域。
望隆易圣;
誉重璧人。
——佚名撰卫氏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唐·卫大经,专攻《周易》,世称“易圣”。
下联典指晋·卫玠,风神秀异,有璧人之目。
霜凝珠彩;
玉映冰姿。
——佚名撰卫氏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出晋·卫玠,风神秀异。其舅尝言:“珠玉在侧,觉我形秽。”
下联典出卫玠之岳父名乐广,有重名,时人称“妇翁冰清,女婿玉润。”
文章华国;
诗礼传家。
——佚名撰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滘镇沥滘村卫氏大宗祠联
卫氏大宗祠
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新滘镇沥滘村,占地面积1911平方米。始建于明·万历四十二年(1614年),1993年8月定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。卫氏大宗祠主体建筑坐北朝南,有仪门、门楼、前廊、主殿、厢廊等。从祠堂进入前座,祠堂的“庆源堂”前方是—个天井,可仰望“百世周宗”横匾。走过卫氏大宗祠前堂后方,是祠堂的牌坊,而门楼的屋顶是燕子窝拱结构,一层上叠著另外一层,就像燕子归来,“燕子斗拱”相传只有皇帝国戚才有资格建造,当时卫氏子孙里出了一个郡马(郡主的丈夫),沾上了皇亲的边,所以卫氏大宗祠才能建成这种结构。两旁还有这一副柚木对联。屋顶上还有两对“鳌鱼”雕塑,意寓“独占鳌头”。主体建筑东西两翼有青龙、白虎巷,天街有花岗岩砌成的宽阔平台,四周围有花岗岩栏杆等。主脊上有动物和人物塑像造型,瓦檐有木雕檐板封瓦口及各种柚木木雕屏风、对联、横匾,工艺颇为精致。据说在400多年前,卫氏先辈们出动人力100余,从近200公里外的南海之滨,运来海洋中的咸水石料数十吨,通体打造成卫氏大宗祠牌坊,其坚固程度历经400年风雨而巍然不倒。在卫氏大宗祠的中堂“庆源堂”左侧,架起了一个长7.2米,宽4米的大屏风,紫檀木所制,是清朝干隆丁卯年时,由干隆钦命,康熙、雍正、干隆三朝担任丞相的历史名相张廷玉撰文,光禄大夫、刑部尚书、都察院左都御史、中国古代大书法家汪由敦书写,祝贺沥滘村子里卫氏中100余名年纪65岁以上的老翁寿辰。屏风正面浮刻著1000余字贺文,屏风的第一扇最上方有张廷玉的印章与“恭祝番禺沥江”的字样,屏风上两侧为刀刻浮雕“八仙过海贺寿图”。屏风下方镂刻著神秘莫测的花纹,寓意至令专家费解难以破其神秘,估计与贺寿有—定关连。大屏风的背面镶有—幅绢面“通景”古画“郭子仪贺寿图”,画中人物多达140多个,男女老少或官吏、或侍卫、或家奴、或主妇,亭台楼阁、花鸟鱼虫无一不工,令人最为心动是一个顽童戏虫的场景,图中的蟋蟀纤毫毕现呼之欲出,整个屏风背面人物形象栩栩如生,活脱脱一个“大观园”通景全图。
朝歌世泽;
康叔家声。
——庄温英撰卫氏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指商·周文王第九子受封后建立卫国,其后人以国为姓。
卫氏宗祠五言通用对联
两青御外侮;
七出立大功。
——佚名撰卫氏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汉·卫青七击匈奴事。下联典指明·卫青防倭十余年有功,立祠以祀。
万骑御外侮;
七出立丰功。
——庄温英撰卫氏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指汉·卫青:西汉著名武将,率军万骑抗击匈奴侵扰,他曾先后七征匈奴,屡建战功,威震沙漠,拜为大将军,封长平侯,是历史上出身最低,功劳最大,官位最高的代表人物。
诗咏柏舟句;
墨成笔阵图。
——庄温英撰卫氏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东汉·卫宏,作《毛诗序》,柏舟,为《诗经》篇名。下联典指晋·卫夫人,工书法,师钟繇,作《笔阵图》。
卫氏宗祠七言通用对联
绾侯望重拜太傅;
将军功高封长平。
——佚名撰卫氏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汉代建陵侯卫绾,以廉忠被景帝拜为河间王太傅。后官至丞相。下联典指西汉名将卫青(公元前?-前106年),字仲青,河东平阳(今山西省临汾西南)人。武帝时,官至大将军,封长平侯。元朔二年(前127年),率军大败匈奴,收复秦时河南地(今内蒙古自治区古河套一带)。元狩四年(公元前119年),又与霍去病深入漠北,再次击败匈奴主力。他前后七次带兵出击匈奴,制止了匈奴贵族的掠夺,安定了北边诸郡,解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。
正节尝从履祥学;
茂漪早作羲之师。
——佚名撰卫氏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宋代学者卫富益,崇德人。尝学于金履祥、许谦。有《四书考证》、《性理集义》、《易说》、《读史篡要》、《耕读怡情录》等书传世。卒后门有谥正节先生。下联典指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,名铄,字茂漪,河东安邑人。王羲之少时曾从她学书。
卫氏宗祠七言以上通用对联
诗咏柏舟,义全贞妇;
图成笔阵,传自夫人。
——佚名撰卫氏宗祠对联
上联典指东汉·卫宏。下联典指东晋·卫夫人。
壮岁从军,奇功至七出;
髫龄操守,清节历三朝。
——佚名撰卫氏宗祠对联
上联典指西汉名将卫青。下联典自宋代参知政事卫泾的事典。卫泾,字清叔。淳熙中进士第一。开禧中封秦国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