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唐氏宗祠對聯選刊】 |
|
|
唐( Táng)姓出自祁姓,为帝尧之子丹朱被舜封为唐侯之后,以国名为氏。得姓始祖:唐尧。唐尧姓伊祁,名放勋,尧是他的谥号。唐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六位的大姓,在台湾排名第六十四。
【郡望堂号】
晋昌郡:晋昌郡在历史上有两处:①该晋昌郡在西晋至北周时期分敦煌郡所置,治所在今甘肃安西,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安西县、玉门市一带,其地在隋朝时期均属敦煌郡,唐朝时期又析出为瓜州晋昌郡。②该晋昌郡是在南北朝期间的后梁设于今陕西省石泉县一带。
北海郡:汉朝时期景帝中元二年(癸巳,公元前148年)分齐郡置郡,治所在北海(一说营陵,今山东昌乐),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潍坊、烟台一带地区。隋、唐两朝的北海郡即青州,治益都,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。
鲁郡:亦称鲁国、鲁国郡。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,治所在鲁县(今山东曲阜)。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,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、泗水、滋阳一带地区。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。另外,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,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,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,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,继而恢复曲阜原名,而治所均在兖州。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。
晋阳郡:春秋末期,赵简子家臣董安于始筑晋阳城,在今太原西南晋源镇。秦国改置为晋阳县,为太原郡治所,属太原郡辖属(今山西太原),不久又改名为太原郡。西汉初年曾经设为太原国,晋阳为太原国都,不久又兼置并州。东汉时期撤掉了并州,晋阳归属于冀州,分置为恒山、西河二郡,在今陕西省太原市西南。西晋时期予以扩建。南北朝时期北齐于汾水东岸增筑新城,在旧城增设龙山县。隋朝时期以龙山县为晋阳,而原晋阳则为太原。五代时期为北汉都城。大宋王朝灭北汉后,毁掉晋阳,将其移到并州至阳曲(今山西太原)。
【堂号】:晋阳堂,晋昌堂,鲁国堂,北海堂,禅让堂(因唐尧开禅让之功而得),圣仁求正堂(尧禅让于舜,舜禅让于禹,而圣仁贤名得正天下)。
【唐氏宗祠对联】
移风堂思本堂梧封堂堂堂播誉;
鲁国郡晋昌郡北海郡郡郡传名。
—— 全联典指唐姓的郡望和堂号。
唐叔振封,帝尧启绪;
桐圭锡庆;禾册基洋。
—— 上联典指陶唐氏部落领袖唐尧。下联典指周成王事典。成王将桐叶削成圭形对其弟叔虞说:“我用这个封给你。”因“君无戏言”,以致戏耍成真,只好封虞叔于唐。
东园高节;
四皓清风。
—— 联典指汉代唐秉,号东园公,隐居商山,为“商山四皓”之一。
西蜀名家评道德;
江南才子展风流。 ——上联典指清初思想家唐甄。四川人,曾任山西长子县知县。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,批判封建道德,在经济上主张“富民”。著作有《衡书》《圃亭集》《春秋述传》等。下联典指明代画家唐伯虎。
黑旗逐寇,总统勋名光史册;
巡府护台,景崧义举得人心。
—— 全联典指清代同治进士唐景崧,1882年赴越南同刘永福所部黑旗军抗击法国侵略。1891年后任台湾布政使、巡府。反对割让台湾,并筹措抗击日军。曾在台湾建立民国,被选为“总统”。有《请缨日记》。
附:
看遍好花春睡足;
醉残红日夜吟多。
—— 此联为清代书画家、内务府员外郎兼佐领唐英撰书联。
连天瑞霭千门远;
来道新阴九陌长。
—— 此联为唐代诗人唐彦谦诗句联。
定鼎功高,形绘凌烟阁上;
奇魁文妙,席首琼林宴中。
—— 佚名撰唐氏宗祠联。上联典指唐代天策府长史唐俭。下联指明代唐皋、唐汝楫、唐文献三人等第事典。
沧浪亭中,吴郡名贤占一席;
桃花坞里,金阊遗迹足千秋。
—— 佚名撰唐氏宗祠联。全联典指明代文学家、书画家唐伯虎事典。
文采风流,照耀两江标第一;
圣贤经济,静修十载羡无双。
—— 此联为唐·雨梅撰安徽省枞阳县唐家湾唐氏宗祠联。
|
六如馆画廊二十年专业制作加工红木牌匾,竭诚为各地唐氏宗祠定制各种堂号,牌匾,中堂,对联等。
(更多百家姓牌匾名聯欣賞) 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