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濮阳氏宗祠對聯選刊】 |
|
|
濮阳(Púyáng)源出自姬姓,颛顼的后代以地名为氏。古代有河称濮水,南岸一块丰饶的地方叫濮阳(今的河南濮阳市)。远古时称帝丘,黄帝的孙子颛顼做部落首领时,曾在这儿建都,颛顼的后代中有人就取地名为姓,世代姓濮阳。春秋时卫成公也曾在此定都,是一处文化宝地。
【郡望堂号】郡望
博陵郡:东汉朝本初元年(丙戌,公元146年)置县,治所在博陵(今河北蠡县)。东汉建安末期改为博陵郡。三国时期曹魏正始三年(壬戌,公元242年)重新改为博陆县。西晋时期改置为博陵国,治所在安平(今河北安平),其时辖地在瀛州、深州境,即今河北安平、深县、饶阳、安国等一带地区。南北朝时期北魏又改为博陵郡。隋、唐两朝时期有定州博陵郡,但并非晋朝时期的博陵旧地,而是在今河北定县一带地区。
平陵郡:汉朝时期置郡,其时辖地在今山西文水县东一带。晋朝时期改为平陵县,属于青州济南郡,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历城县东部一带地区。
广平郡:汉景帝刘启中元元年(壬辰,公元前149年)分邯郸郡置郡,是由邯郸郡分置,治所在广平(今河北鸡泽),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任县、南和、鸡泽、曲周、永年及平乡西北、肥乡东北一部分地区,后改为广平国。东汉时期废其郡并入巨鹿郡。三国时期曹魏明帝曹睿太和元年(丁未,公元227年)复置广平郡,辖境有所扩大。广平郡在隋朝文帝杨坚开皇初年(壬寅,公元582年)被废黜。
堂号:博陵堂,平陵堂,广平堂,相吴堂
博陵堂,平陵堂,广平堂:以望立堂。
相吴堂:三国时濮阳兴任会稽太守,他和琅琊王孙休的交情很好。孙休做了东吴皇帝后,封他为外黄侯,拜丞相。濮阳氏因以"相吴"为堂号。
【濮阳氏宗祠通用联】
【四言通用联】
姓启濮水;
望出博陵。
——佚名撰濮阳氏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指濮阳姓的源流和郡望。
东吴丞相;
武德将军。
——李文郑撰濮阳氏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三国时陈留人濮阳兴,字子元,出身士族,年轻时就名闻江东,孙权时,曾任县令、太守等职。任会稽太守时,对住在那里的琅邪王孙休很好,孙休即位为帝,任他为太常、卫将军,官至丞相,封外黄侯。孙休病死后,他和张布废掉太子,另立孙皓为帝,因为孙皓既残暴又腐朽,他又感到后悔,被人告发,为孙皓派人所杀,下联典指明初广德人濮阳成,字子义,沉勇而有大志,膂力过人。曾跟从太祖到宣州大阅兵,任灵璧侯汤和手下的百户。后屡立战功,封武德将军。
上虞贤宰;
东吴将军。
——佚名撰濮阳氏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汉濮阳潜,为上虞县宰,有贤名。下联典指三国濮阳兴,仕吴为卫将军,平军国事。
平章军国;
怀保陇西。
——佚名撰濮阳氏宗祠通用联
联释同上。
【七言通用联】
英才毓陈留秀气;
潜德遍陇西黎民。
——佚名撰濮阳氏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指汉代名人濮阳潜。下联典指三国时吴国丞相濮阳兴,字子元,陈留人。少有士名,孙权时使蜀,还会稽太守,有声名。
【八言通用联】
濮水悠悠,流长源远;
阳光煦煦,景妍气和。
——佚名撰濮阳氏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濮阳复姓“濮阳”二字的嵌字联。
|
六如馆画廊二十年专业制作加工红木牌匾,竭诚为各地濮阳氏宗祠定制各种堂号,牌匾,中堂,对联等。
(更多百家姓牌匾名聯欣賞) 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