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干氏宗祠對聯選刊】 |
|
|
干(Gān)姓源出:1.以国为姓。古代干国(在江苏省扬州一带)春秋时被吴国所灭,国人便以国名为姓。2.春秋时,宋国有一大夫干犨(Chūo
音抽),他的的祖先是上古商代的开国君汤王。他的后代子孙以他的名字中“干”字为姓,成为干姓的一支。
【郡望堂号】
郡望
荥阳郡:秦朝时期置郡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市。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部一带。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三年(壬戌,公元242年)分河南郡置郡,改治所至河南省荥阳县,其时辖地今河南省黄河南部、荥阳县至朱仙镇一带,包括今开封市、郑州市在内的八县。北魏时期移治到今荥阳县。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改为成皋郡。隋、唐两朝均为郑州荥阳郡。
颖川郡:战国时期秦国灭韩国后,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(辛未,公元前230年)置颍川郡。之所以名为颖川郡,是因为有一条河,名为颖水,其上游支系流经郡中大部分地区。郡治设在阳翟(今河南禹州)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许昌市、长葛县、登封市、宝丰县以东,尉氏县、郾城县以西,密县以南,叶县、舞阳市以北一带的广大地区。南北朝时期东魏朝武定年间(公元543~550年)治所移至颖阴(今河南许昌),北齐则改为长社县。隋朝初期曾废黜颖川郡。唐朝时期复改为长社,后又曾改许州为颖川郡。
扶风郡:周朝时期置郡,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、咸阳市一带地区。汉朝武帝太初元年(丁丑,公元前104年)置右扶风,与京兆、左冯翊合为三辅,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,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、凤翔县一带。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名为扶风郡,治所在隗里(今陕西兴平),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、干县以西,秦岭以北、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地区。五代时期后汉将其辖地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地区。西晋朝时期移治到池阳(今陕西泾阳),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移治所到好畴(今陕西乾县)。隋、唐两朝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。
堂号:荥阳堂,颍川堂,扶风堂,良史堂
荥阳堂:以望立堂。
颖川堂:以望立堂。
扶风堂:以望立堂。
良史堂:晋朝人干宝博览强记,做散骑长侍,著有《晋纪》,求实存真,人称良史。
【干氏宗祠通用联】
【四言通用联】
颖川望族;
干国源流。
——佚名撰干氏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干姓的望族颖川郡。下联典指干姓的一支得姓于上古干国,以地名为氏。
才称良史;
威敛豪强。
——佚名撰干氏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晋代新蔡人干宝,字令开,少年时勤奋好学,博览群书。被召为著作郎,领修国史,著有《搜神记》,为魏晋志怪小说代表作。下联典指明代顺天人干桂,字德芳,正德年间进士,官至都御史,为政严明,做官所到之处,豪强敛迹。
精修好道;
强学博闻。
——佚名撰干氏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三国·干吉,精修道术,相传从一仙翁处学得道家经典,能为人治疗百病,又能祈神求雨。下联典指晋·干宝事典(见上一联之上联联释)。
【五言通用联】
能工成一剑(春秋末著名冶匠干将,工于铸剑,吴王曾命他铸造宝剑);
良史善五行(干宝的事典)。
【七言通用联】
先德家声良史堂;
祖功世泽荥阳郡。
——全联典指干姓的郡望和堂号。
史学家奇书传万古;
冶金匠名剑耀千秋。
——上联典指东晋史学家、文学家干宝,笃学博览,集神怪灵异故事为《搜神记》。下联典指春秋末著名干将事典。
通达治体名中外(元朝平章政事干栾,聪明典重,通达治体,易历中外,有令闻);
修史著述誉古今(干宝的事典)。志气百年内;生平一寸心(唐朝大臣书法家褚遂良赠唐朝名人干彦思诗联句)。
御史清廉,豪强敛迹;
仙翁好道,黎庶求安。
——上联典指明代都御史干桂。正德进士。为政廉明,豪强敛迹。下联典指三国·干吉,精修道术,相传从一仙翁处学得道家经典,能为人治疗百病。
【十言通用联】
御史清廉,豪强皆敛踪迹(明朝都御史干桂,正德进士,为政廉明,所在豪强敛迹);
大夫荣贵,子孙世绍簪英(晋代大夫干仇的事典)。
|
六如馆画廊二十年专业制作加工红木牌匾,竭诚为各地干氏宗祠定制各种堂号,牌匾,中堂,对联等。
(更多百家姓牌匾名聯欣賞) |
|
|
|